卡内基大学研发用液体形成实体按键的屏幕技术
鼓出屏幕的小泡泡是智能手机键盘的未来吗?
Future Interfaces Group at Carnegie Mellon
虽然说经过了十多年的训练,大部份人对于操作触控屏幕键盘应该都已经很熟悉,但就算有震动回馈,触控屏幕终究还是少了一点按键的感觉,特别是当按键靠很近的时候,还是有不小的机会会误触。 为了提升打字的体验,卡内基大学未来界面研究组(FIG)的Craig Shultz及Chris Harrison研究出了一种技术,可以让屏幕在特定的位置「鼓出」,达到按键的触感。
FIG称其技术为「扁平面板触觉反馈(Flat Panel Haptics)」,是在OLED面板的下方放置多个名为Embedded Electroosmotic Pumps(EEOPs)的「囊」,可以依需要注入或抽出液体。 当注入液体时,个别的囊便会突出到屏幕表面上,产生触感 。 这些按键充饱大约要1秒钟的时间,最高可以突出屏幕平面达1.5mm,并且感觉相当硬实。 这让你单纯在声音或震动回馈之外,还能用手指辨别出按键的轮廓与边界。
目前的原型机厚度在 5mm 以内,包括电线和控制电路的全重大约在 40g 以内,虽然已经是非常轻薄,但要进到移动设备里,大概还要再进一步的缩小才行。 此外,目前的按键在大小和形状上都有所限制,但研究员们的目标是将EEOP「像素化」,也就是说进一步的缩小个别的囊的大小,让它们在使用上更有弹性。
除了在屏幕下面产生按键外,这个技术也有可能被直接用来产生装置的按键,或甚至为盲人提供另一种显示点字的方式呢。